找到相关内容192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阿罗汉、缘觉、菩萨新议

    得很明白,他们并非如大乘学者所说。他们是觉悟了的“有情”,他们自觉修行无量善解脱,自利利他是他们的觉行,无学而具菩提心故。即若《金刚经》所云:住生心住布施。若复更发菩提心者,即为有学;有学者,三...亦如是。如《金刚经》所说之“住生心”菩萨(真菩萨、实义菩萨)应为已证正觉的解脱者(菩萨原意即为“觉有情”)  ,《阿含经》所说之阿罗汉、缘觉亦必为已证正觉、得解脱之菩萨。故本不应有与阿罗汉(缘觉与...

    智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0566715.html
  • 佛教的问题与苦难的出路

    住生心”,倒是挺符合众生的人性。住是不住“色声香味触法”,这是先要能破我见的无明才可能做得到,大乘认为既然无我,又何妨演场戏,所以要“生心”,要不以自我的圆满为归宿,所以在未得到四果的解脱前,赶紧把握乃至延长(初果后最多七世人间)还能与众生一起“共修”的机缘,另以“异方便”的发心,为净化人间努力,只要不会堕落,虽是生生世世为人,也可以继续弘扬人间正法。至于这样的愿力能让一位住生心的行者住世多久,...

    杨云唐

    |苦|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9/08594690770.html
  • ‘不由经教’与‘由教悟宗’

    境界,主要有一切现成的现量境,住生心的直觉境,涵容互摄的圆融境,随缘任运的日用境,这与大乘经典也息息相通。1. 一切现成的现量境。现量境是原真的、即时呈显的、未经逻辑理性干预的境界,形成文字者是比量,...于《楞严经》、《法华经》、《涅槃经》等大乘经典。2. 住生心的直觉境。禅宗提倡‘水月相忘‘的直觉观照,在直觉观照中,能观与所观的界限全然泯除,观照的双方互为主体,这来源于《...

    楼宇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2739236.html
  • “不由经教”与“由教悟宗”

    提倡不二法门。   明心见性回归本心之际的禅悟体验与精神境界,主要有一切现成的现量境,住生心的直觉境,涵容互摄的圆融境,随缘任运的日用境,这与大乘经典也息息相通。1.一切现成的现量境。现量境是原真的...即是渊源于《楞严经》、《法华经》、《涅槃经》等大乘经典。2.住生心的直觉境。禅宗提倡“水月相忘”的直觉观照,在直觉观照中,能观与所观的界限全然泯除,观照的双方互为主体,这来源于《楞严经》能所俱泯、《...

    楼宇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841882.html
  • 从学佛角度看显密--奉归真兄命而写

    不与任何外境相应,也不排斥与任何境相应:不应亦所不应。境既不应,心不自立,心境相融,能所不再,住生心,这是上求佛道的正途之一。显教的禅宗,密教的大圆满且却都是这类最高明的相应法。   禅与且却高明,但难学。不是所有人都上来就能学住的。退而求其次,最常见的是替换法学相应:让行人学会操控自己心与另外的境相应来代替这个串习深厚的人境。显教里这类方法相当多,如净土的观想念佛,慈悲观,般舟三昧等。而...

    越尘居士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5039868.html
  • 一心三观

    在圣不增, 住生心。   用: 缘生无性, 翻染成净。   随缘不变: 真如之理, 随染净缘, 变造诸法, 而其本体则不变易也, 生空即人空也。   不变随缘: 真如之体, 从本以来, 毕竟平等,...而一, 一即三, 是名“一心三观”。   中论观四谛品云: 众生因缘生法, 我说即是空, 亦为是假名, 亦是中道之义。   摩诃止观云:   一空一切空, 假、中而不空, 总空观也。  一假一切假,...

    成道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5043230.html
  • 集科学家与佛学家于一身的人

    夜大德自读《金刚经》始感悟:不是佛法没有效验,而是很多修持之人辜负了佛法。于是端正了自己的思想和认识。由于当即深体“住生心”之妙。如醍醐灌顶,身心内外清凉润泽,兴起&ldquo...

    善护念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344143.html
  • 书法与佛法之关系

    之开悟而至见到本心本性,臻入“住生心”之境。于是可知:凡我学习书法者,能够体会此一途径,把握当下,安住本心,勤修精进,当亦可以渐趋而登妙境。由此可证:佛法典则,足为书法教学之借鉴与指针;学习书法,亦...为妙悟,“定、静、安、虑”为妙修,“得”为妙证。而且蕅益大师又藉佛法解说此五字悟修之义有云:“动静二相,了然不生,名能定;外境不扰故,闻所闻尽,名能静;内心喘故,觉所觉空,名能安;烦恼永寂故,空所空...

    刘太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0545607.html
  • 《禅宗六代祖师传灯法本》序言

    休去歇去。殊不知坐与非坐、文字与非文字、参话头与观心等等,都是方便之谈,为的是帮助学人解粘去缚,真正地做到住生心。若心粘滞,坐禅习定、诵经看教、参公案、观念头,乃至治生产业、颠沛流离,何处不是修禅?何处不能见性?由于错把方便当作实法来会,这样一样,禅门中的一切方便教法,本是为了剿绝修行人的分别执着,现在本身却成了最大的执着对象,以至于禅宗的“原旨精神”渐渐地湮没闻了。入宋以后,宗门中确实出现...

    净 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0852264.html
  • 高僧大德的开悟及修行体验

    运动)。第一次读佛典为《金刚经》,深体“住生心”之妙,受大震动,从始至终多次感觉如醍醐灌顶,身心内外清凉润泽。兴起“以凡夫心致臻此境唯有念佛或持咒”之念,从此对学佛生起大崇敬心。  二十二岁于开滦煤矿...一九五九年继承莲花精舍金刚阿阇黎位,受王上师衣钵及遗嘱。  四十岁时,于天津大学任教授,精诚修法读经,一次读到“佛法多子”公案时,心地豁然开朗,大笑不能自止,继而大哭也不能自止,从大光明中自然流出三段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4252826.html